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92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冷却;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分盐结晶的废水零排放技术

钢铁冶炼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耗水量约占我国全部工业用水消耗的10%,废水排放量约占全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是典型的高耗水行业。我国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用水节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新水耗量约2.5m3/t,平均吨钢废水排放量约0.5~0.6m3/t,仅分别为20年前的1/10及1/20,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量依然巨大。以2020年全国粗钢产量10亿吨计,当年新水消耗约25.7亿m3,废水排放量约6亿m3。此外,钢铁企业大量使用水作为冷却介质,经过蒸发后的废水中富集了大量盐分,盐浓度可达新水的数十倍以上,直接排放将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会造成盐资源的损失。因此,实现钢铁行业的废水零排放,回收水资源与盐资源,已然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然而,当前钢铁行业的废水零排放却受制于分盐结晶这一关键性技术。分盐结晶是指通过热法或者膜法,将工业废水中的不同盐组分(如NaCl、Na2SO4、KCl等)分离,然后通过结晶的方式实现水与单质盐的分离,过程中的冷凝水回用,盐晶作为其他行业的原材料,实现新水用量降低、废水零排放的目的,过程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蒸发浓缩/结晶技术均属于成熟技术,已在不同领域中成功应用。但是在钢铁行业探索废水分盐结晶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水系统设计缺少对钢厂水质水量的系统性精准预测,常规废水预处理技术缺乏智能化精细控制,水系统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致使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大多数废水零排放系统均无法高效稳定运行,运行成本高、故障率高、盐品质低,影响企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废水零排放成效。因此,亟需从水盐平衡、预处理精细化管理、水系统智能化管控等角度攻克分盐结晶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7 09:00:04 阅读(1283)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板带材多功能高精度热处理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

为了促进制造业高端钢铁材料升级迭代,引领我国制造行业“高性能、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巨大改革和突破,实现国产化超高强度钢产品替代进口,打破欧洲垄断地位,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钢邯钢与东北大学、终端客户以产学研用合作的方式,开展“板带材多功能高精度热处理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项目的研究实施:1)研发板带材冷却路径可控的控温淬火、约束淬火工艺,实现热处理可视化、交互性顺序及板区域位置坐标控制,温度精度±4.5℃,时间同步精度±0.01秒,达到国际同类设备领先水平。2)国际上首次实现“烧嘴明火+热风循环”强制对流循环混合回火加热技术,建成国内首套高精度热风循环式回火炉,在钢板上下表面形成对称的有序流场,强化传热效率、传热精度,实现大温度跨度回火热处理精度为±3℃,能耗排放降低15%,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制造。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22-09-02 02:40:54 阅读(808)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数据驱动融合机理的热连轧三维尺寸数字孪生模型 与CPS系统应用

通过对国内近百条热连轧生产线的过程控制模型精度和产品质量指标研究发现,造成非稳态过程难以控制的原因,既有板带材轧制本身的工艺因素,又受制于热连轧自身的控制特点,长期面临如下突出问题: (1)热连轧各机架存在着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交叉耦合作用。热连轧各机架与带材直接接触并产生压下量时,轧机设备会发生弹性变形,轧件又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设备弹性状态和带钢压下产生的塑性状态耦合到一起,导致传统数学模型很难对其进行精准计算和表述,尤其在频繁换规格或换钢种状态下,一种弹塑性耦合状态下的模型未完自学习至最优状态,又会过渡到另外一种弹塑性状态,导致整个机组形成长时间的非稳态过渡过程。 (2)非稳态过程难以建立高精度的热轧数学模型。该过程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点,存在润滑状态、设备工况等多种多样难以表述的变化,这些对薄带材轧制的影响远超过普通带材。而实际控制过程采用的单一常参数模型难以满足连续变化的要求,模型匹配性差,实际生产过程中轧制力、前滑等关键参数存在很大偏差。 (3)多工序间的过程控制参数波动的影响。热连轧生产过程装备由加热炉、定宽压力机、粗轧机组、精轧机组、控制冷却及卷取机组等多个区域组成,各个工序均具有非线性、快响应以及时变、不确定性、工艺控制模型复杂、过程变量维数高、规模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各个工序的建模过程比一般的工业过程复杂得多。这种非稳态下的过程参数波动,均可对下游工序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如板形、尺寸精度以及工艺性能等。 针对热连轧制造领域内过程精准控制科学问题和相关技术瓶颈,2019年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华为、东北大学在深圳举行联合组建“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挂牌仪式。三方成立的联创中心将作为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学研用平台,以钢铁全流程产线为基点,着力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钢铁,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依托河钢邯钢公司邯宝2250mm热连轧生产线,基于现有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数据驱动模型与机理模型,首次开发了热连轧过程动态数字孪生模型并建立了CPS控制系统平台,提高了轧制工艺对复杂多变工况的原位分析能力,改善了热连轧过程三维尺寸控制指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02 01:38:55 阅读(827)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线能量焊接桥隧用钢开发及重大工程应用

为大幅度提高焊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大线能量高效焊接技术在现代钢结构制造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热影响区组织急剧恶化,强度和韧性下降,并且随着钢板强度的提高,焊接裂纹敏感性增加,给大型钢结构的安全带来危害。开发适于大线能量焊接,同时具有高强度、低焊接裂纹敏感性的钢材是国内外钢铁研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船舶、海工、原油储罐等立式结构多采用EGW气电立焊大线能量焊接方式,而桥梁隧道等平面结构焊接中气电立焊并不适用,一般采用常规多道次焊接工艺,严重制约施工进度。针对平面结构,工程上采用FCB焊接技术,可一道次成型,使施工效率成数十倍提高。但FCB焊接过程中上下表面同时被焊剂覆盖,导热性能极差,又缺少气电立焊采用的强制水冷,导致焊后冷却速度更为缓慢,热影响区的组织粗化、脆化问题更为严重,这对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性能要求更为苛刻。特别在重大工程的大规模应用中,对钢板大线能量焊接性能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这又对高效批量化稳定生产提出特殊要求。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等单位针对上述背景和问题,联合开展了大线能量焊接桥隧用钢开发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研发工作,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02 01:38:42 阅读(784)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烧结烟气湿法脱硫脱硝长效稳定关键技术 开发与应用

针对现有技术系统能耗高、设备腐蚀堵塞的问题,开展了烧结烟气含湿量影响分析,烟气调质研究、催化剂理化性质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多相混合强化方法,形成了余热驱动脱硫塔浆液冷却脱湿技术和双加热SCR脱硝技术,并自主开发了自清洁凝渣布风盘和多点阵列高效混风装置等专利设备,完成了烧结烟气湿法脱硫脱硝长效稳定关键技术开发,并最终实现工程应用。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25 05:52:58 阅读(712)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汽车用高性能复相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复相钢通常包含两类产品,其中冷轧复相钢主要用来制造对刚度、强度、耐撞性等要求极高的门槛、保险杠、座椅滑轨等安全结构件,热轧复相钢主要用来制造对成形及疲劳要求更高的控制臂、纵臂等底盘核心承重部件。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借助于热轧产品升级及冷轧高强产线能力提升,积累了一定的复相钢生产开发经验,但国内外复相钢还存在一些难题尚未有效解决,主要包括: 1、传统热轧复相钢采用微合金成分体系设计,通过卷取温度控制相变,从而获得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复相组织。但是扩孔率与伸长率具有负相关性,同时满足高扩孔性(≥40%)、高拉延性(≥12%)要求存在技术矛盾,如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某复杂成形零部件时因伸长率低和扩孔性能不足造成的冲压开裂率高达4%。且在传统控制冷却思路下,相同终轧/卷取温度而不同冷却路径时组织差异较大,导致扩孔率及伸长率波动大。 2、传统冷轧复相钢采用“高碳成分+高温退火”获得少量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少量残余奥复相组织。但高温加热及快速冷却容易造成温度不稳定,从而造成材料性能的波动。且高碳复相钢存在带状组织,对折弯要求较高的零件适用性一般,如某国际知名一级配套商用进口材加工某零件时折弯开裂率高达8%,难以满足门槛、滑轨等零件高折弯性能的成形需求。 3、超高强复相钢冷轧生产时变形抗力起点值高,极限厚宽规格轧制负荷极大,导致带钢板形问题突出。如国外某先进钢企极限厚宽规格热镀锌复相钢仅可实现平直度5mm/2000mm,因板形不良导致最终零件空间尺寸合格率仅有90%,严重影响了门槛等零件的装配精度及碰撞安全。 4、超高强度复相钢零件生产过程中翻边、扩孔等涉及边部成形工序较多,极易引发冲压边裂质量问题。因边部裂纹敏感性和零件冲压边裂的预测技术还不完善,缺乏边部裂纹敏感性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材料解决方案,典型零件冲压边部开裂率达到5%。目前国际上往往被迫采用改良模具或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加工成本显著提高。 首钢通过扩孔/拉延协同控制和材料局部成形的机理创新,提出组织调控新思路,实现复相钢综合力学性能提升;通过轧制工艺、退火工艺、板形控制工艺等创新,实现复相钢性能稳定性、极限规格产品板形质量的提升,在上述机理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高性能复相钢的稳定生产。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19 09:24:25 阅读(755)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冶金高炉冲渣水模块化高效脱硫技术

本技术应用领域为:节能环保装备领域,装备技术适用于冶金、水泥、锅炉等工业领域。 技术原理为:利用高炉冲渣水、闷渣废水、冷却塔循环排污水等硬度高的废水进行脱硫,既可以解决废水硬度高、易结垢的难题,又能为脱硫提供足够的碱性物质,是脱除含硫量不高的高炉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煤气发电烟气的理想脱硫剂。反应原理为: Ca+ + SO2 → CaSO3 2CaSO3 + O2 → 2CaSO4 2Ca(OH)2+SO2→CaSO3+H2O 2CaSO3+O2→ 2CaSO4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2-05-12 08:29:39 阅读(1615)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船用高止裂韧度特厚钢板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我国造船企业承接了大量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对90 mm厚度以上止裂钢板有大量的需求。最近的2021年,中国船舶集团先后成功揽入法国达飞、瑞士地中海、加拿大塞斯潘等国际班轮巨头的批量集装箱船订单,特别是与法国达飞签订了22艘箱船订单,总价超150亿元,刷新国内最大单笔船舶订单纪录]。沪东中华和江南造船共交付1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实现全球首创最大最先进2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项目的完美收官,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船舶集团在全球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的领先地位[6]。但是国内钢铁行业在大厚度高止裂韧度钢板生产方面的不足,制约了止裂钢产品的供货,打压了当前国内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迅猛发展的势头。 大厚度、高强度、止裂韧性优异的船舶用止裂钢是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安全保障。在生产方面难度极大: 1)采用连铸坯生产特厚钢板存在轧制压缩比不足的制约; 2)轧制变形渗透和轧后冷却在钢板厚度方向存在不均匀现象; 3)较低终轧温度极大考验着厚板轧机的轧制力和扭矩极限。 此外,全厚度钢板断裂时,尺寸效应放大了断裂过程的复杂性,钢板止裂韧性与低温冲击、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及无塑性转变温度(NDTT)等常规断裂测试结果均没有可靠规律。钢板止裂韧性评价成本高、周期长,进一步增加了特厚止裂钢板的生产难度。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06 10:51:39 阅读(752)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干熄焦炉用牛腿柱大砌块的开发与应用

该项目是针对干熄焦炉工作内衬中的支撑部位传统牛腿柱砌体存在的缺点研制的一种新产品。所以,该产品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干熄焦炉中的斜道区中的牛腿柱、牛腿柱过项等部位,同时根据该项目所研制的大砌块性能特点,也可将其应用于温度变化频繁,且需要支撑承重的热风炉等工作环境相似的热工设备上。 干熄焦炉是是焦化行业中一种高效的热回收设备,具有操作方便、节能、环保效果好的特点,是我国大力提昌使用的环保节能设备,现在全国已有200 多座,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又有19座规格不同的干熄焦炉在建,这些干熄焦炉的用户,由于传统理念上一些原因现在基本上还在使用着传统的小尺寸砌体,随着我公司对该项目的新产品的不断推广,正在影响着众多用户的认识,相信该项目的产品应用前景会不断扩大。当然,我公司会不断的对产品制作工艺进行不断的改进,扩大生产能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2-03-02 10:30:39 阅读(1338)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复杂难选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国查明铁矿资源储量达852.19亿吨,但复杂难选铁矿资源所占比例较高,仅微细粒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等典型复杂难选铁矿石储量达200亿吨以上,部分国外权益矿山复杂难选铁矿石储量高达300亿吨以上。该类铁矿资源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微细,采用常规选矿技术无法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大部分复杂难选铁矿资源尚未工业化开发利用,少量资源虽得以开发,但选矿工艺复杂、成本高,回收率仅能达到60%~65%,部分排岩矿和尾矿中铁含量高,缺乏高效利用技术。磁化焙烧是处理复杂难选铁矿石最为有效的技术,常规磁化焙烧方式有竖炉焙烧、回转窑焙烧。但均存在以下问题:1)多种铁矿物同步磁化,反应差异大、效果差;2)物料加热和还原在同一炉腔内进行,还原气氛弱、效率低;3)人造磁铁矿矫顽力大,磁选指标差,且冷却过程无法高效回收潜热。因而,研发自主创新技术,实现我国复杂难选铁矿石高效清洁利用,强化我国铁矿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北大学韩跃新教授项目团队针对常规磁化焙烧工艺加热与还原同腔同步进行,导致还原气氛弱、效率低、质量差的缺陷,提出了悬浮态下铁物相分段精准调控新思路,即第一阶段将复杂难选铁矿石在氧化气氛下加热,通过精准控制反应条件,将褐铁矿、菱铁矿氧化或分解为赤铁矿和磁铁矿,提高了物料均一性;褐铁矿脱水反应和菱铁矿分解反应在矿物颗粒内部生成大量的微孔和裂隙,提高了还原反应活性;第二阶段停止加热,通入还原剂创造强还原气氛,利用矿石自身蓄热使赤铁矿悬浮态下快速还原为磁铁矿;第三阶段冷却过程适时风冷再氧化物相精准控制,将部分磁铁矿转化为磁赤铁矿同步释放潜热,物料与冷风对流高效换热,其潜热和显热以热风形式返回系统循环利用。同时提出了“异步分腔蓄热还原”、“非均质矿石颗粒悬浮态还原装置”等技术方案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2-24 01:52:30 阅读(741) 评论(0)

第1页/共10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