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66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智能化;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矾花视境®智能加药技术

我国水处理行业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打基础阶段以及新世纪前后的自动化阶段后,已基本实现了城镇污水全处理(截止2016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水处理厂均建设了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幅解放了劳动力。目前,行业正处于智能化转型阶段,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库技术和3/4G网络,搭建水处理企业的数字化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大大提高了信息存储、查询和回溯的效率,初步实现了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突破了水处理企业原有各工艺、各系统环节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了数据“一张图”、“一张表”。然而,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缺少对水处理工艺环节的智能控制,绝大部分过程控制仍然依靠人工决策,难以将数据与精细化管理充分结合。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25 10:02:13 阅读(1354)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中冶赛迪绿色智能超级电弧炉全套技术

随着国内环保需求和国内废钢量的不断增加,同时受国家“十四五”规划电炉发展政策和双碳政策的影响,电弧炉炼钢将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短流程电弧炉炼钢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均只有高炉-转炉长流程的1/3,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目前短流程电弧炉存在生产效率偏低、能量消耗高、生产成本高、电网冲击大、质量不稳定、电极消耗高、二噁英污染等重大关键问题。针对长期困扰短流程炼钢的这些问题,中冶赛迪进行了逐项技术攻关,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并实现了首台套装备的落地实施。 围绕着如何解决国内外全废钢电弧炉生产效率偏低、能量消耗高、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二噁英污染等企业痛点问题,中冶赛迪以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作为电弧炉炼钢冶金建设的发展方向,以节能环保为抓手,不断寻求提供绿色制造和提升冶炼技术水平的整体解决方案。 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第3代废钢预热型电弧炉-绿色智能超级电弧炉(CISDI-SuperARC)是继第2代废钢预热型电弧炉-阶梯连续加料型电弧炉(CISDI-AutoARC)后,应用了新型IGBT柔性直流供电技术、电极无级双控智能调节技术、废钢连续预热技术、废钢阶梯连续加料技术、风冷触针底电极技术、二噁英治理和余热回收技术、智能炼钢技术等先进技术,可快速响应电弧炉内的冶炼供能需求和应对短路过流冲击工况,可缩短冶炼周期至30min以内,电耗可低至250-300kwh/t,电极消耗0.6-0.8kg/t,是新一代绿色、节能、环保、高效型电炉,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电耗和电极消耗、提升金属收得率等方面相比常规电炉有极大的优势。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7 09:00:14 阅读(1487)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分盐结晶的废水零排放技术

钢铁冶炼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耗水量约占我国全部工业用水消耗的10%,废水排放量约占全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是典型的高耗水行业。我国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用水节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新水耗量约2.5m3/t,平均吨钢废水排放量约0.5~0.6m3/t,仅分别为20年前的1/10及1/20,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量依然巨大。以2020年全国粗钢产量10亿吨计,当年新水消耗约25.7亿m3,废水排放量约6亿m3。此外,钢铁企业大量使用水作为冷却介质,经过蒸发后的废水中富集了大量盐分,盐浓度可达新水的数十倍以上,直接排放将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会造成盐资源的损失。因此,实现钢铁行业的废水零排放,回收水资源与盐资源,已然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然而,当前钢铁行业的废水零排放却受制于分盐结晶这一关键性技术。分盐结晶是指通过热法或者膜法,将工业废水中的不同盐组分(如NaCl、Na2SO4、KCl等)分离,然后通过结晶的方式实现水与单质盐的分离,过程中的冷凝水回用,盐晶作为其他行业的原材料,实现新水用量降低、废水零排放的目的,过程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蒸发浓缩/结晶技术均属于成熟技术,已在不同领域中成功应用。但是在钢铁行业探索废水分盐结晶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水系统设计缺少对钢厂水质水量的系统性精准预测,常规废水预处理技术缺乏智能化精细控制,水系统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致使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大多数废水零排放系统均无法高效稳定运行,运行成本高、故障率高、盐品质低,影响企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废水零排放成效。因此,亟需从水盐平衡、预处理精细化管理、水系统智能化管控等角度攻克分盐结晶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7 09:00:04 阅读(1239)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数据驱动融合机理的热连轧三维尺寸数字孪生模型 与CPS系统应用

通过对国内近百条热连轧生产线的过程控制模型精度和产品质量指标研究发现,造成非稳态过程难以控制的原因,既有板带材轧制本身的工艺因素,又受制于热连轧自身的控制特点,长期面临如下突出问题: (1)热连轧各机架存在着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交叉耦合作用。热连轧各机架与带材直接接触并产生压下量时,轧机设备会发生弹性变形,轧件又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设备弹性状态和带钢压下产生的塑性状态耦合到一起,导致传统数学模型很难对其进行精准计算和表述,尤其在频繁换规格或换钢种状态下,一种弹塑性耦合状态下的模型未完自学习至最优状态,又会过渡到另外一种弹塑性状态,导致整个机组形成长时间的非稳态过渡过程。 (2)非稳态过程难以建立高精度的热轧数学模型。该过程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点,存在润滑状态、设备工况等多种多样难以表述的变化,这些对薄带材轧制的影响远超过普通带材。而实际控制过程采用的单一常参数模型难以满足连续变化的要求,模型匹配性差,实际生产过程中轧制力、前滑等关键参数存在很大偏差。 (3)多工序间的过程控制参数波动的影响。热连轧生产过程装备由加热炉、定宽压力机、粗轧机组、精轧机组、控制冷却及卷取机组等多个区域组成,各个工序均具有非线性、快响应以及时变、不确定性、工艺控制模型复杂、过程变量维数高、规模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各个工序的建模过程比一般的工业过程复杂得多。这种非稳态下的过程参数波动,均可对下游工序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如板形、尺寸精度以及工艺性能等。 针对热连轧制造领域内过程精准控制科学问题和相关技术瓶颈,2019年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华为、东北大学在深圳举行联合组建“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挂牌仪式。三方成立的联创中心将作为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学研用平台,以钢铁全流程产线为基点,着力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钢铁,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依托河钢邯钢公司邯宝2250mm热连轧生产线,基于现有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数据驱动模型与机理模型,首次开发了热连轧过程动态数字孪生模型并建立了CPS控制系统平台,提高了轧制工艺对复杂多变工况的原位分析能力,改善了热连轧过程三维尺寸控制指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02 01:38:55 阅读(811)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钢铁企业智能安防可视化管控平台开发与应用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1)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2)安全管理水平不高,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体系整体运行水平不高;3)对重大危险源防范不足,对重大危险源缺乏规范科学的辨识和登记建档,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不强并缺乏必要的演练。 建龙集团现有14家钢铁子公司,吉林建龙率先开展智能安防管理平台建设,为建龙集团整体安全体系智能化管理探索出一个创新管理模式,同时将带动各子公司开展智能安防管理工作。吉林建龙结合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谋划将安全生产体系智能化、智慧园区可视化、消防系统智能化融合为一体,搭建一个具有建龙特色的智能安防管理平台。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25 09:02:55 阅读(715)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钢铁联合企业全过程节水减排智慧管控平台

目前,钢铁企业智能制造正在兴起,《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15年数据为基础,2020年要降低23%,2025年要降低41%,从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我国钢铁企业平均吨钢新水用量为3.53m3/t,2020年已降至2.45m3/t,下降幅度约为30%,但距离2025年下降41%,即平均吨钢新水用量约为2.1m3/t的目标仍有差距,而钢铁企业平均吨钢新水用量的下降速度正不断放缓。 目前我国钢铁⼯业⽔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工艺流程长;②用排水量大;③废水排放节点多且成份复杂;④全厂水质水量难平衡;⑤水系统精细化科学管理及智能化管理水平还有待完善。 钢铁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决定了钢铁企业必须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在节水减排的战略原则下,建立指导企业水系统生产运行的综合平台,实现生产控制运营的精细化和最优化,实现水质水量的科学核算与调度,实现集约化、智能化的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实现环保管理的实时化与零风险,提高水处理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以解决以上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挖掘更深层次的节水潜能是未来钢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措施。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18 10:25:09 阅读(703)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转炉炼钢柔性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的方向,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政策的持续推进,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建设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 目前转炉炼钢智能制造在国内钢厂的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大型钢厂智能化建设较好,但是各中小型钢厂还是以满足生产基本要求为主,在炼钢生产各工序中,自动化尤其过程自动化的应用参差不齐,制约了炼钢生产制造由自动化网络化向智能化方向的升级。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智慧炼钢解决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构建“扁平化、集成化、高效化”的炼钢工序工业互联网,在各工序模型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控制系统“规范化、流程化、数据化”,解决炼钢生产过程各工序独立运行,生产过程数据却紧密关联的问题,为炼钢生产柔性管控奠定基础。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18 09:44:25 阅读(662)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钢铁联合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能源管控系统开发 与应用

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尤其是新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新技术开发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约束、以智能化发展为方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发展和国家调控的重点方向。其中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能源管控系统的开发应用已成为新的引领方向,能源效率、能源成本的深度分析将成为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而国内目前运行的企业能源中心已无法支撑能源集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需求,急需在工业互联网支撑下,开展钢铁企业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于2008年9月10日建成投产,同年完成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能源数据的在线监测和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能源中心功能单一,不能实现在线管控与优化,数据分散、缺乏系统整合、共享和利用,能源管理和生产管理完全分离,各自为政,智能化程度低,完全依靠人工经验进行协调生产。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的能源管理提升,能耗指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项目实施前,2017年鲅鱼圈分公司能耗指标达到600kgce/t钢以上。2017年项目组在经过大量的国内外信息调研基础上,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鞍钢集团公司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决定以鲅鱼圈钢铁分公司为试点,对能源管理中心进行全方位技术升级改造。2018年初,自筹资金1.2亿元,率先放行了“钢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作为首批两化融合项目,以“集约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联合攻关,按着“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总体原则进行强力推进,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预期效果。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3-28 05:16:43 阅读(711) 评论(0)

9:[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钢铁企业智慧生态环保管控系统

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2020年7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从上述国家关于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时间表。因此,钢铁行业如何从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系统的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生态环保管控系统,对有效提高钢铁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部分企业已实施了无组织管控平台或超低排放管控平台,以满足超低排放的基本要求。但是无法满足钢铁企业日益增长的环境管理需求。企业急需将废气、废水、固废、清洁生产、碳排放、排污许可、环境风险、环保管理等管理功能全部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控,并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在实现各环境管理功能的过程中,现有设备信息传输基本依托有线、4G无线等传输技术,5G技术尚在环保监测监控设备上的应用。目前企业已实施的超低排放管控系统及无组织排放管控系统多采用大屏展示的方式,对于环保管理人员查询、统计、导出、流程化管理带来了困难,急需开发PC端。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3-21 11:23:52 阅读(726)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长材(棒线材)库区智能化无人化管控技术

实现长材无人吊运,电磁吊具是最为通用的方式。但是棒线材难以严格按垛位码放,并且容易发生滚动移位,此时按照钢卷库的库位定位方式,容易由于定位精度不足产生钢材重心在吊具边缘之外的“虚吊”现象,从而导致起吊失败或者吊运过程中的钢材掉落事故。因此,需要开展针对长材无人天车吊运的关键技术攻关。另一方面,智能库管系统应能够适应长材吊运特点,对库位变化有自动调整适应的能力,并且应满足大型物流库对天车、地面物流设备、发运设备等的全局动态优化调度需求;同时,针对物流库区的厂内倒运与存储转运销售功能,需要满足无人操作条件下的全自动卸车、自动装车需求,并能实现与生产、销售系统的对接协同。 为此,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工研”)针对棒线材库区,创新开发了以库区环境感知与三维重构、机器视觉与天车控制深度融合、库区多智能体协同优化的智能库管调度、库区集控与智能工厂协同优化为标志性的第二代无人天车与智能库管技术,并实现针对棒材智能库与高线智能库的首创示范应用。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2-21 11:01:14 阅读(733) 评论(0)

第1页/共7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