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60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汽车;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超洁净高均质轴承钢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建龙北满特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2007年发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为落实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推进以先进制造业用高性能轴承钢为代表的关键基础钢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基于在“四位一体”短流程特殊钢生产线,通过装备和工艺技术多年持续改进,实现轴承钢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国际轴承行业一流公司斯凯孚、舍弗勒和铁姆肯供货资质的企业,并连续稳定供货十余年。 建龙北满特钢的超洁净高均质轴承钢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为: 1、打破以全氧含量为核心研究轴承钢洁净度的传统思维,发现了Ds类夹杂物数量随钢中钙含量增加而单调增加的规律,明确了影响钙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开发了以超低钙含量控制为核心的Ds类夹杂物的控制技术。 2、研究了冶炼过程中氧、钛和夹杂物的变化规律及钢中大颗粒夹杂物来源,开发了以“原辅料优化+流场优化+非稳态浇铸管控”相结合的高洁净轴承钢专用冶炼工艺与生产路线,实现了轴承钢全氧含量≤5ppm,Ti含量≤12ppm,Ca含量≤3ppm。 3、建立了连铸过程恒温、恒拉速工艺体系,精确控制凝固末端,固化压下位置及压下量,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连铸大方坯静态轻压下技术,稳定实现了轴承钢中心偏析指数控制在1.05以下。 4、通过对轧件内部应力应变分布的数值模拟,实现轧制孔型优化,开发了以初轧大压下细化心部晶粒度与KOCKS轧机的控轧控冷相结合的网状碳化物控制技术,实现了轴承钢棒材(直径φ≤30mm)网状碳化物≤2.0级。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轴承钢全氧含量T.O≤5ppm(平均4.7ppm);Ti含量≤12ppm,Ds类夹杂物≤0.5级,网状碳化物(直径φ≤30mm棒材)≤2.0级,轴承钢产品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特优质量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黑龙江省用户满意产品”。项目实施期间获授权专利8件,发表论文31篇。 经过多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获授权专利8件,发表论文31篇,截止到2020年,建龙北满特钢为品牌汽车发动机轴承及轴承单元、医疗机械仪器轴承、工业轴承钢、精密轴承等领域提供优质原料近120万吨,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档轴承钢的生产基地之一。近三年,轴承钢销量达40万吨,新增产值13.7亿元,新增利税2.7亿元,经济和社会效果显著。
作者:jianlongbeiman 发表时间: 2020-12-21 02:07:27 阅读(2650) 评论(2)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超高强度与特厚规格热冲压钢研制及其系列化开发

近些年高强度冷成型钢研发进展迅速,冷成型用QP1180产品也可承担较复杂的变形,用于制备B柱等。因此,1500MPa级热冲压钢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如果能将热冲压钢的强度提高到2000MPa以上,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但材料强度提高则韧性下降,2000MPa级别热冲压钢研究成为国际难题,研发产品均无法满足大批量商业使用要求,属于前瞻产品。 传统1500MPa热冲压钢应用也出现新动向。此前,白车身使用热冲压零件以1.4-2.0mm规格为主,但近些年,热冲压钢使用呈现两种变化。一方面,薄规格产品用量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提高,热冲压钢开始替代部分高强钢使用,因此,薄规格零件,如1.0-1.2mm产品开始大量使用,因热冲压工艺生产特点,薄规格产品,特别是在北方冬季生产,温降过快,冲压前发生铁素体相变,导致废品率显著增加,因此,针对薄规格产品急需开发“宽工艺窗口热冲压钢”以适应批量生产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热冲压技术的成熟,在汽车底盘结构件也开始尝试使用热冲压零件,厚度逐渐提高至3.5-6.0mm。传统热冲压钢为22MnB5,其临界冷却速率为27℃/s,部分3.5mm管状热处理零件,通过水淬方式生产可以满足要求。但厚规格热冲压底盘扭力梁零件,核心技术指标为疲劳控制问题,需要保障零件组织均匀一致,但传统热冲压钢淬透性不足问题突出,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8-20 10:00:42 阅读(2149)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基于双机架MINI轧机的高品质特殊钢线材TMCP技术创新与开发应用

利用国产精轧机+双机架MINI轧机及相应的“10+2“”,自主创新开发高品质特殊钢线材的TMCP技术以及该技术的应用,生产了(1)汽车悬架弹簧钢50CrVA ,获得了100%的准平衡态组织F+P组织,减少退火工序,满足用户直接拉拔加工;(2)高性能工具钢S2 ,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组织,体积百分数≥90%,二次脱碳浅,便于用户加工及提升产品疲劳性能;(3)免退火冷镦钢SWRCH35K,在线获得球化组织,球化率达到80%以上,铁素体占比达到78%,冷加工性能好,成功用于直接拉拔冷镦生产多种紧固件;(4)滚动体轴承钢GCr15,有效控制网状渗碳体析出,网状碳化物≤2.5级,晶粒度达到10级以上,热轧面缩≥30%,可实现轻拉拔减少下游加工工序亦可缩短球化退火时间;(5)帘线钢LX82A,提高索氏体化率到90%以上,无网碳组织,同批抗拉强度波动控制在±25MPa内。 针对中碳到高碳的特殊钢线材品种,自主创新开发出系列的基于MINI轧机的TMCP工艺技术,实现下游加工工序、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改善组织、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等,对特殊钢线材基于MINI轧机的轧制工艺优化起到明显的指导意义,达到了同类技术领域的先进水平
作者:ztgt666 发表时间: 2020-04-28 10:47:56 阅读(2809) 评论(1)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高鲜映性免中涂汽车外板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

该项目明确了表面波纹度轮廓的测量方法,掌握表面波纹度与涂装鲜映性的定量关系,找到成形零件表面波纹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工艺创新和设备创新,解决钢板表面波纹度控制和表面“零”缺陷控制。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4-22 10:51:43 阅读(1413) 评论(0)

5:[成果转化与推广--板带材新技术]热轧板带钢密集快冷工艺装备技术

热轧板带钢密集快冷工艺装备技术,是在热轧板带轧后冷却工序最具推广应用潜力的新技术之一,该技术主要通过冷却装置合理的结构设计克服传统的U型集管冷却装置冷却速度低、冷却均匀性差以及温度控制精度低等固有缺点,可完全满足高等级管线钢、汽车钢高强结构钢等对于高冷速、高冷却均匀性及高精度冷却路径等控冷工艺的需求,近年来逐步得到企业的认可与肯定,在热轧生产线得到了较多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6:06 阅读(1638) 评论(0)

6:[成果转化与推广--高炉炼铁]环保钢板筒仓储煤技术

传统干煤棚储煤系统,无论采用汽车运输或皮带运输,都存在倒堆和卸料时产生的粉尘污染,且干煤棚堆煤堆使用制度为“后进先出”,煤堆下层的原煤长时间堆放很容易自燃。 采用筒仓储煤,相对密闭的环境消除原煤储存中倒运及堆放产生的粉尘污染,且原煤“先进先出”也可很好的解决原煤自燃问题。
作者:wisdri2020 发表时间: 2020-03-18 04:01:21 阅读(1691) 评论(0)

7:[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钢工艺与技术]提高钢材塑韧性的M3组织调控技术

M3组织可有效避免裂纹形核与阻止扩展,改善载荷-位移曲线,提高钢材强度和塑韧性。实现方法是:(1)将基体组织由单一铁素体型调控为多型相+亚稳奥氏体相;(2)亚稳相调控由相变冷却过程扩展到生产与服役全过程;(3)组织调控尺度由微米级发展到10-5-10-8m范围。 开创性地提出亚稳超细奥氏体提升强塑积的第三代汽车钢技术路线,通过中锰合金化和逆相变热处理工艺,获得了含大量亚稳奥氏体的亚微米多相组织,发明了抗拉强度范围600-1500MPa和强塑积不小于30GPa%的第三代汽车钢。引领国内外高强塑积汽车钢的研发与生产。 发明的中锰钢温成形技术,减少了对传统热压成形涂层材料22MnB5和热成形工艺的依赖,丰富了未来汽车超高强度钢板选材的空间,简化了超高强钢板成形技术难度和工艺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创新了屈服强度500MPa-700MPa级低合金钢M3组织调控技术,在低合金钢中成功调控出多相(铁素体+贝氏体)、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和纳米析出的M3组织,实现了低屈强比(≤0.85)、高均匀延伸(~10%)、屈服强度500-700MPa级高强度低合金钢。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2 03:02:20 阅读(1442)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电镀锌产品自主开发与技术集成

本钢拥有产能30万吨电镀锌机组,采用ANDRITZ公司18镀槽重力法镀锌,设备设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定位高档汽车、家电用板。但由于机组功能考核未通过,还有电镀锌生产技术为行业内诀窍,本钢前期未有生产经验,机组投产初期只能生产要求极低的涂油和耐指纹产品,生产效率低、机组长期出去停机状态,导致机组处于失控及严重亏损状态。 为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本钢产品市场竞争力,集团公司整合全公司技术精英组建电镀锌产品质量提升专家团队,重点在电镀锌机组功能恢复、汽车板、高端家电板产品研发方面开展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共同不懈努力,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改造,克服了生产技术瓶颈与壁垒,实现电镀锌机组稳定批量生产电镀锌汽车板产品和高端家电板产品。
作者:本钢 发表时间: 2020-01-19 09:41:57 阅读(1978)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超高强度系列热冲压成形钢研制开发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提高汽车用钢强度成为同时提高汽车碰撞性能并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因此,近些年新车型对先进高强钢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其中热成形钢的大量采用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本项目提出超高强度系列热冲压成形钢产品包括1500MPa、1800MPa、2000MPa强度级别的热成形钢产品。其中,超强韧性2000MPa产品为本钢主推的拳头产品,该产品与东北大学联合开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探索性研究,综合运用经典的材料学和热处理等知识,以热成形实际生产工艺为依据,提出了全新的成分设计;以此为蓝本,本钢研究院结合百年本钢的技术积累以及装备特点,对全工序进行全新优化,共解决了20多项核心技术难题,使得工业产品稳定符合使用要求,强度增加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该级别热成形钢受到各大主机厂的关注,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使用量不断的增大,主要用于防撞部件,随着轻量化要求的逐渐提高,2000MPa级热成形钢产品必然会成为1500MPa级的替代产品,占领更大的热成形钢市场。
作者:本钢 发表时间: 2020-01-19 09:40:27 阅读(2116) 评论(0)

10:[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汽车用热冲压材料与零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钢板热冲压成形是最近三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先进成形技术,成形后的冲压件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500 MPa以上,强度提高了250%以上。热冲压成形技术有着工艺轻量化和结构轻量化的双重优点,并且也可采用轻量化材料作为原材料从而可充分利用材料轻量化的优势,因此热冲压技术在欧美等地区的汽车生产厂和零部件企业得到了爆发性的普及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项目立项之初,国外技术封锁、技术垄断严重,全球只有不到二十家的公司掌握着热冲压的核心技术,公开报道的研究成果也很少,而国内尚处于热冲压成形技术的引入期,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原材料技术、零件设计技术、模具和工艺技术的全产业链各环节,因而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群体,材料及相关部件基本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发展总体较慢。国内没有一家公司具备热冲压模具的设计开发能力,没有一家单位开展过实际车身热冲压零件的设计开发工作。 本项目围绕热冲压材料、零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技术难点攻关,主要研究成果: 1、国内首次成功开发热冲压成形专用硼锰钢产品系列,填补了国内空白; 2、国内率先开发热冲压汽车零件的正向设计与开发技术,攻克了热冲压过程高度非线性,成形预测难度大的问题,建立千余个热冲压零件分析案例库; 3、率先研发具有更高服役性能的先进热冲压产品技术,解决了先进热冲压由于分区温度或厚度不同引起的尺寸精度及性能均匀性差的问题; 4、全球首发高耐热高耐磨高导热(3H)热冲压专用模具钢材料,率先开发低成本、快节拍热冲压成形模具工艺成套技术,解决了热冲压模具复杂结构设计、冷却效果预测、模具寿命低易磨损等技术难题。 项目共形成专利20件、企业技术秘密19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规范1项,发表论文24篇、著作1篇。项目获得2018年宝武集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一等奖,2018年中国汽车轻量化设计优秀奖,累计实现经济效益6.3亿元。 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主机厂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成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热冲压零件不仅应用于的奥迪、沃尔沃、丰田、本田等国外品牌,同时也实现了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从“无一采用”到“无一不用”的转变。项目研究成果对我国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汽车轻量化后能源的降低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adamluo 发表时间: 2020-01-14 03:51:29 阅读(1953) 评论(0)

第4页/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