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218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稳定;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高效稳定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焦化废水是焦化厂生产焦炭、煤气、焦油以及焦化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的、危害水生生物和人体的剧毒物质及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生化性差,但COD浓度很高,通常可高达4000mg/L以上,达标排放标准为80mg/L以下,焦化废水的处理具有很高的难度。 我国有数百家焦化厂和煤气厂的焦化废水处理几乎全部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没有完善的去除COD及脱氮脱氰装置,大部分企业不能达标,存在生化处理段效率低、耐冲击能力差、运行不稳定及运行费用高等问题,亟需新型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及核心装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25 10:02:22 阅读(1240)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中冶赛迪绿色智能超级电弧炉全套技术

随着国内环保需求和国内废钢量的不断增加,同时受国家“十四五”规划电炉发展政策和双碳政策的影响,电弧炉炼钢将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短流程电弧炉炼钢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均只有高炉-转炉长流程的1/3,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目前短流程电弧炉存在生产效率偏低、能量消耗高、生产成本高、电网冲击大、质量不稳定、电极消耗高、二噁英污染等重大关键问题。针对长期困扰短流程炼钢的这些问题,中冶赛迪进行了逐项技术攻关,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并实现了首台套装备的落地实施。 围绕着如何解决国内外全废钢电弧炉生产效率偏低、能量消耗高、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二噁英污染等企业痛点问题,中冶赛迪以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作为电弧炉炼钢冶金建设的发展方向,以节能环保为抓手,不断寻求提供绿色制造和提升冶炼技术水平的整体解决方案。 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第3代废钢预热型电弧炉-绿色智能超级电弧炉(CISDI-SuperARC)是继第2代废钢预热型电弧炉-阶梯连续加料型电弧炉(CISDI-AutoARC)后,应用了新型IGBT柔性直流供电技术、电极无级双控智能调节技术、废钢连续预热技术、废钢阶梯连续加料技术、风冷触针底电极技术、二噁英治理和余热回收技术、智能炼钢技术等先进技术,可快速响应电弧炉内的冶炼供能需求和应对短路过流冲击工况,可缩短冶炼周期至30min以内,电耗可低至250-300kwh/t,电极消耗0.6-0.8kg/t,是新一代绿色、节能、环保、高效型电炉,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电耗和电极消耗、提升金属收得率等方面相比常规电炉有极大的优势。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7 09:00:14 阅读(1487)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分盐结晶的废水零排放技术

钢铁冶炼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耗水量约占我国全部工业用水消耗的10%,废水排放量约占全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是典型的高耗水行业。我国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用水节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新水耗量约2.5m3/t,平均吨钢废水排放量约0.5~0.6m3/t,仅分别为20年前的1/10及1/20,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量依然巨大。以2020年全国粗钢产量10亿吨计,当年新水消耗约25.7亿m3,废水排放量约6亿m3。此外,钢铁企业大量使用水作为冷却介质,经过蒸发后的废水中富集了大量盐分,盐浓度可达新水的数十倍以上,直接排放将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会造成盐资源的损失。因此,实现钢铁行业的废水零排放,回收水资源与盐资源,已然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然而,当前钢铁行业的废水零排放却受制于分盐结晶这一关键性技术。分盐结晶是指通过热法或者膜法,将工业废水中的不同盐组分(如NaCl、Na2SO4、KCl等)分离,然后通过结晶的方式实现水与单质盐的分离,过程中的冷凝水回用,盐晶作为其他行业的原材料,实现新水用量降低、废水零排放的目的,过程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蒸发浓缩/结晶技术均属于成熟技术,已在不同领域中成功应用。但是在钢铁行业探索废水分盐结晶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水系统设计缺少对钢厂水质水量的系统性精准预测,常规废水预处理技术缺乏智能化精细控制,水系统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致使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大多数废水零排放系统均无法高效稳定运行,运行成本高、故障率高、盐品质低,影响企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废水零排放成效。因此,亟需从水盐平衡、预处理精细化管理、水系统智能化管控等角度攻克分盐结晶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7 09:00:04 阅读(1239)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基于板形调控功效的多变量最优板形控制 研究与应用

薄带材冷轧过程具有控制参数多、响应时间短及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其质量控制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可谓是钢铁技术领域的“皇冠”。对于冷轧板形控制而言,其控制过程存在多变量、时变性、大滞后及非线性等特点,全球仅有几个国家掌握相关技术,可谓是“皇冠上的明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家用电器、电子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对冷轧带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对其板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冷轧带材的板形控制精度,是从事冷轧领域技术研究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针对板形控制模型与轧制过程的失配问题,研究将仿真建模、机理建模、知识工程推理与过程数据进行融合建模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研究串联结构形式的板形混合建模方法,提高板形控制模型对轧制过程的适应能力,并建立相适应的板形前馈与反馈控制系统间的协调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为冷连轧过程板形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的提高带来新的思路,对于其它复杂工业优化控制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2 11:33:02 阅读(1586)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技术与应用

烧结作为炼铁的主要工序,其污染物排放量占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0%。我国现有烧结机约1100台,2025年底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时间紧,任务重。 烧结机头烟气具有烟气量大、高温、高腐蚀、易结露、高负压、烟气工况波动等特征,治理难度甚大,传统上国内外烧结机头烟气净化均采用电除尘器,由于其除尘效率不稳定,出口颗粒物浓度超标(50mg/m3~150mg/m3不等),严重影响后续脱硫脱硝系统稳定达标,已成为制约烧结工序超低排放的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袋式除尘能够高效去除细颗粒物,出口颗粒物浓度<10mg/m3,除尘效率不受烟气工况波动影响,可保障稳定超低排放,能够解决电除尘存在的疑难问题。但是,袋式除尘因无法解决烟气结露、滤袋板结、腐蚀等瓶颈问题,同时还存在烟气高温、火星、烟气超过负压等诸多问题,历来被业内视为“禁区”,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综上所述,开展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技术研发意义重大。预计今后五年间每年市场容量35亿元,已构成重大市场需求。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29 09:28:41 阅读(750)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断面连铸坯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关键技术 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采用世界最大的75kg/m钢轨,最长定尺长度为75m。线路应用表明,钢轨的焊接接头伤损和疲劳伤损是制约重载钢轨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100m长定尺,钢轨焊接接头数量较75m钢轨显著降低,可以从本质上减少焊接接头伤损。同时,采用大断面连铸坯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提高钢轨致密度,从而提高钢轨的强韧综合性能指标。当前国内主要钢轨生产企业均采用280mm×380mm断面生产重载钢轨,本项目立足钢轨长尺化和性能提升两方面,开展了大断面连铸坯生产100m长尺75kg/m重载钢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实现大断面连铸坯高质量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主要面临以下技术难题。 1、无成熟的重载轨连铸大断面设计经验可供借鉴。国内某厂此前开展过大断面连铸重轨钢的研究,由于大断面连铸坯和钢轨质量难以控制,大断面连铸坯生产重载钢轨难度大而未开展工业化批量生产。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设计适合百米长尺重载钢轨稳定生产的大断面连铸坯。 2、大断面连铸坯质量控制难度高。连铸断面越大,高碳、高硅、高锰含量的钢轨钢越容易产生中心偏析、疏松和缩孔等缺陷,最终导致钢轨轨腰缺陷严重。连铸坯断面越大,凝固过程铸坯角部传热控制难度越大,容易产生角部裂纹、凸包等缺陷,轧制钢轨若形成封闭缺陷则难以检查发现,严重影响钢轨服役性能。 3、大断面连铸坯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高效高精度轧制难度大。随着轧制压缩比增加,轧制过程钢轨头部开裂的风险增大;铸坯单重及材质强度的提升导致钢轨通长规格尺寸波动大,表面缺陷增加,特别是轧疤缺陷控制难度更大。 因此,采用大断面连铸坯轧制大断面长尺钢轨已成为我国重载铁路钢轨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20 10:40:55 阅读(742)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线能量焊接桥隧用钢开发及重大工程应用

为大幅度提高焊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大线能量高效焊接技术在现代钢结构制造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热影响区组织急剧恶化,强度和韧性下降,并且随着钢板强度的提高,焊接裂纹敏感性增加,给大型钢结构的安全带来危害。开发适于大线能量焊接,同时具有高强度、低焊接裂纹敏感性的钢材是国内外钢铁研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船舶、海工、原油储罐等立式结构多采用EGW气电立焊大线能量焊接方式,而桥梁隧道等平面结构焊接中气电立焊并不适用,一般采用常规多道次焊接工艺,严重制约施工进度。针对平面结构,工程上采用FCB焊接技术,可一道次成型,使施工效率成数十倍提高。但FCB焊接过程中上下表面同时被焊剂覆盖,导热性能极差,又缺少气电立焊采用的强制水冷,导致焊后冷却速度更为缓慢,热影响区的组织粗化、脆化问题更为严重,这对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性能要求更为苛刻。特别在重大工程的大规模应用中,对钢板大线能量焊接性能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这又对高效批量化稳定生产提出特殊要求。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等单位针对上述背景和问题,联合开展了大线能量焊接桥隧用钢开发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研发工作,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02 01:38:42 阅读(770)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新进展:全系列建筑结构用高性能钢板研发及重大工程应用

我国钢结构建筑日益向大型化、高层化、装配化、高效化的趋势发展,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抗震性、强韧性、耐火耐候性等功能多样化的服役要求。为此,必须解决以下主要技术问题: 问题1:为保证建筑钢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对钢材提出的关键技术指标要求是较低屈强比(≤0.83)、更高抗层状撕裂性能(Z35)、窄屈服强度波动(≤110MPa),以及具有明显的屈服平台。对于420MPa以上大厚度高强韧建筑钢,依靠原有技术难以稳定控制显微组织中软硬相比例,无法实现特厚钢板心部晶粒细化。 问题2:为解决结构耗能、消能、减震设计需求,对制作钢结构“减震器”的软钢,提出了极低屈服强度等级(100MPa)、低屈强比(≤0.6)与小波动范围(±20MPa)、极高断后伸长率(≥50%)等技术要求,需要创新设计低屈服强度软钢成分体系,突破轧制和热处理精准化工艺技术。 问题3:为提高建筑钢结构综合抗灾能力(火灾和腐蚀),要求开发适应不同防火等级的耐火耐候钢,特别是在600℃高温并保持3小时的条件下,690MPa的屈服强度不低于室温目标值的2/3(≥460MPa),需要探明抗震、耐火耐候组织与性能耦合机制,系统开展耐火极限等服役性能评价。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7-18 03:26:22 阅读(666) 评论(0)

9:[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铁工业煤气发酵法制生物乙醇及梭菌蛋白系统工艺集成研究及其工业化应用

钢铁工业煤气生物发酵法制燃料乙醇新技术使用的菌种为乙醇梭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细菌,因此对原料气需要进行除氧处理,气体中的苯、萘、焦油、氰化氢、乙炔等均会影响菌体健康生长。保持菌体健康是发酵过程连续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因此需要通过研究钢铁工业煤气组分特点,优化气体预处理工艺设计及催化剂选型,确保发酵进气得到有效净化。 发酵反应过程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菌体与气体充分接触,吸收气体中的CO并在微生物菌体代谢反应下转化为乙醇等代谢产物,同时实现菌体持续的增殖。CO利用率、乙醇浓度、乙醇产率等参数是影响项目成本及能耗的关键指标,通过研究搅拌速度、气体分布、CO供给等对CO利用率及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提高CO利用率、乙醇浓度等发酵性能指标。 本项目采用连续发酵工艺,持续的排出含有菌体及乙醇等代谢产物的醪液,发酵醪液中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经提取乙醇后的含菌余馏水如直接排入污水,高含量的菌体蛋白将会使污水系统无法运行。根据菌体蛋白特性,选择分离干燥工艺,开发菌体蛋白的高价值应用,将有助于降低后续污水处理负荷,同时通过回收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发酵工艺是一种需要在液体环境下进行的高耗水工艺,研究蒸馏余馏水及污水处理后中水回用对发酵性能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实现高比例水回用,将有助于降低水及化学品消耗,降低污水处理负荷,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以上研究,打通从原料气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菌体蛋白分离干燥、煤气处理、污水处理等全系统工艺流程,实现高性能发酵及产物高效提取,解决废水处理难题,形成循环化系统集成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球首套钢铁工业煤气发酵法制生物乙醇工业化示范装置,将工业煤气发酵技术从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工业化应用。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22-07-01 05:01:47 阅读(915)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科技新进展:基础件用特殊钢长寿命机理、关键技术 及产品开发

特殊钢是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轴承、齿轮、紧固件、弹簧、轴类等基础件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部件,量大面广,对制造业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其发展趋势是更高可靠性、更长寿命、以及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目前,我国基础件及其用特殊钢整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制造业大而不强,汽车、机械、航空、新型能源等行业的先进装备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成为“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与日本、德国等装备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件用特殊钢产量大,但其质量稳定性、加工和使用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基础件可靠性低、寿命波动大、服役环境适应性差,无法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急需在相关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开展追赶工作,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兴澄特钢等十家单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制造业基础件用特殊钢及应用”等项目支持下,选取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紧固件用钢、轴类用钢等量大面广的典型基础件用特殊钢,开展了长寿命机理研究及质量稳定性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高效测试表征技术与产品开发攻关,以满足汽车、航空、机床、新能源等先进装备的需求,为先进装备的国产化和制造业升级奠定基础,从而带动我国特殊钢行业的升级换代,提升基础材料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6-23 09:08:16 阅读(742) 评论(0)

第1页/共22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