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08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工艺技术;搜索位置:无限定;

1:[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环保技术]微晶吸附煤气源头精脱硫技术

本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成套煤气源头精脱硫工艺技术及装备,适用于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源头精脱硫。 本技术的原理是采用新型纳米疏水微晶材料作为吸附材料,采用多塔变温吸附技术,在较低温度下同时选择性地吸附硫化氢、有机硫、氨气、苯、萘、焦油以及重质芳烃等,获得满足净化要求的焦炉煤气或高炉煤气。当吸附饱和后,利用少部分净化后煤气经过加热后对吸附塔进行解吸再生。解吸气送现有烧结系统或者回送到焦化初冷器前,也可就地处理。每个吸附塔交替进行吸附和解吸,系统连续运行。 对于高炉煤气源头精脱硫,其工艺路线是经过高炉布袋除尘和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后的煤气进入多个并联装填微晶材料的吸附塔后,高炉煤气中氯离子、有机硫和无机硫等被吸附,净化后煤气总硫含量小于5mg/m3,精制高炉煤气送管网。对于焦炉煤气,其工艺路线是在来自湿法粗脱硫装置后的焦炉煤气进入微晶吸附煤气处理系统,精制焦炉煤气送用户管网。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7 10:35:16 阅读(3531) 评论(0)

2:[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钢工艺与技术]超薄带铸轧技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等国家着手开发薄带铸轧技术,相继建立了实验机组,主要技术代表为CASTRIP、EUROSTRIP、POSTRIP等,直到2002年美国纽克钢铁公司第一条CASTRIP®薄带铸轧生产线生产出厚度为0.85~1.85mm超薄带钢,薄带铸轧才真正从实验阶段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而其它铸轧技术主要存在铸带表面质量差、生产稳定性差、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2015年9月京诚公司启动了本项目的研发,提出了总体目标:形成包括工艺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在内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薄带铸轧生产线产品,技术成果为加速和真正实现薄带铸轧生产线产业化提供工艺装备技术保障及相关工程建设支持。 通过本研发项目,首创了我国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超薄带铸轧技术生产线国产化技术与装备,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除部分设备外,其余部分均由国内设计供货(外方仅提供了相应的生产工艺要求和基本数据)。本项目联合炼钢、轧钢专业,针对外方提供的资料,仔细分析判别,有选择的消化吸收,并结合自身优势技术成功地开发了一系列的超薄带铸轧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取得专利成果十余项。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5 10:58:57 阅读(2145) 评论(0)

3:[成果转化与推广--轧钢工艺与技术]高速棒材生产线技术与装备

该高速棒材生产线具有生产灵活、轧制速度高、尺寸精度高、成材率及作业率高的特点,以及能够实现低温精轧及轧后分级弱水冷,减少合金元素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有效的满足了螺纹钢高效生产的需求。主要技术优点如下: 1、提出高速棒材生产线柔性轧制技术观点,创新性开发了高速棒材全规格单一孔型系统及组合传动的模块化轧机核心装备,使生产线的平均作业率由88%提升到90%以上,精度控制提升了0.4%,解决了高速棒材工艺的高作业率及高精度轧制问题,提升了智能化轧钢工艺水平。 2、针对新国标热轧钢筋合金减量化绿色生产的难题,对轧制的形变制度、温度制度及相变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提出低温精轧和轧后分级水冷的控轧控冷工艺技术,研发了热轧钢筋的控轧控冷组织性能预报模型及配套的智能控冷装置,使锰含量平均降低了0.3%以上,并实现了无钒添加。 3、研究了高速上钢系统中倍尺长度、制动距离、夹尾器夹持力及转毂动作周期的原理,创新设计了夹尾器及转毂机构,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倍尺飞剪、智能夹尾器及高响应伺服转毂等一整套高速上钢装备,使45m/s上钢的产品规格进一步扩展,为高速棒材生产线提供了先进的装备保障。 4、开发高速棒材自动控制系统,其核心控制系统包括高速模块轧机速度补偿控制、水冷温度闭环控制、高速倍尺飞剪控制、高速上钢控制、自适应周期冷床控制,并研发出高性能工艺控制器TCU。实现温度控制指标在+/-10℃内,倍尺精度+/-60mm以内,成材率达到98%以上。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5 10:58:46 阅读(1874) 评论(0)

4:[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基于工业大数据的钢铁全流程一体化质量管控系统

质量管控系统以工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全流程应用层功能的开发,实现了钢铁生产过程质量一贯制管理。质量管控系统通过工业互联平台建设,实现以物料为中心的高通量、多元异构、多维度数据采集,并完成数据的时空变换、匹配、判异等。以数据平台为基础,通过质量设计、过程判定、过程监控、数据追溯、质量分析、质量预测等功能设计和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同时,质量管控系统还提供定制化功能,该模块可以快速开发则验证质量管控系统的平台效应,为钢铁行业各类质量改进提供了有效工具和方法。该系统在国内多家大型钢厂均有成熟业绩,该系统的上线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同时,实施过程中,培养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能力,提升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55 阅读(2027) 评论(0)

5:[成果转化与推广--连铸新技术]高品质连铸坯高效与绿色化生产技术

连铸在钢铁制造流程中具有中心地位,目前我国超过98%的铸坯母材均采用连铸生产。然而,实际生产过程,微合金钢铸坯频发表面裂纹缺陷、大断面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控制不理想,已成为钢铁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制约了高端钢材的高质、高效与绿色化生产。针对该共性技术难题,立足于连铸坯表面组织高塑化控制和高温连铸坯断面逆向温度场分布特性,开发了曲面结晶器及二冷控冷的铸坯表面裂纹控制技术和凝固末端重压下的铸坯高致密均质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善/消除铸坯凝固缺陷,实现连铸高效与绿色化生产的关键。 针对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裂纹频发难题,立足于微合金钢表层组织析出与组织生长行为,研发形成了基于连铸结晶器角部快冷以弥散化析出碳氮化物和连铸二冷高温区循环相变以超细化晶粒实现凝固组织高塑化的裂纹控制新工艺,并研制出了角部高效传热曲面结晶器和结晶器窄面足辊横向3喷嘴超强控冷装备与工艺技术。 针对大断面连铸坯的中心偏析、疏松等凝固缺陷难题,从理论、工艺、装备等方面入手,研发了适用于我国“一线多产”特点的连续、动态重压下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形成了以基于溶质非均匀分布“软测量”与压力压下量实时反馈“真检测”的凝固末端位置形貌高精度在线标定、同步控制中心偏析与疏松的两阶段连续重压下工艺、精准控制驱动扭矩提升铸坯心部变形的高效挤压工艺、避免压下裂纹与滞坯风险的实施保障措施等为代表的“准确、高效、稳定”压下的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集成技术,并开发了宽厚板连铸用增强型紧凑扇形段与大方坯连铸用渐变曲率凸型辊,突破了常规连铸机无法稳定实施大变形压下的装备瓶颈。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0:47 阅读(1679) 评论(0)

6:[成果转化与推广--板带材新技术]热连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技术

传统控轧控冷技术需要“添加大量微合金元素”和采用“低温大压下”,在钢铁行业产品升级转型发展的需求背景下,这一技术思路愈发体现出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以超快冷为核心的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充分利用细晶、析出、相变等综合强化机制,已成为高品质热轧钢铁材料绿色化生产制造的有效途径。热连轧生产线带钢运行速度高、轧制节奏快、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开发难度很大。日本钢铁行业热衷于节约型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其在该领域研究及应用处于国际前列,但作为核心机密不对外输出。本项目技术意义在于自主研发出我国首台套热连轧超快冷技术装备,开发出系列高品质、减量化热轧带钢产品,推广应用于我国十余条大中型热连轧产线。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09:12 阅读(1694) 评论(0)

7:[成果转化与推广--板带材新技术]高精度冷轧带钢板形和边降控制与装备技术应用

冷轧机板形控制核心技术具有典型的多变量、多控制回路、非线性、强耦合、时变性强的特征,是冶金领域高科技产品的代表之一。现代化的主流板形控制冷轧机通常具备多种板形控制的调节机构,如轧辊倾斜控制、工作辊/中间辊弯辊控制、工作辊/中间辊窜辊和工作辊分段冷却控制,众多的调节机构是实现高精度板形控制的保证,但也为实际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深入研究冷轧板形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型,制定合理有效的板形控制策略,开发适用于实际冷轧带钢生产的板形控制系统,对提高我国冷轧板形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带材平直度控制方面,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整体镶块式板形测量辊。实际应用测量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开发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的无线板形信号处理系统。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周期长、调试维护方便。开发出基于模型自适应与板形控制影响效率函数相结合的多变量板形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冷轧带钢板形质量的高精度控制。提出并建成基于最小磨损与轴向力板形控制优化设计的4/6辊混合配置冷连轧机组,形成冷连轧板形技术的鞍钢模式。采用非对称板形综合控制技术,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板形与轧制工艺控制难题。 在边部减薄控制方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行程工作辊窜辊单端锥度控制功能的UCMW六辊冷连轧机。制定了边部减薄控制用短行程工作辊窜辊式六辊冷轧机的技术方案,设计了独特的工作辊辊形,开发了工作插入量、窜辊速度、弯辊力等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形成带钢边部减薄高效控制工艺技术。开发了窜辊预设定和再设定相结合的边部减薄控制动态高精度设定模型;基于功效系数多特征点优化的反馈控制模型;动态变规格窜动、非对称窜动和窜辊速度动态设定等控制功能,提高边部减薄控制稳定性,减少轧辊磨损和轴向力,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冷轧硅钢平直度与边部减薄协调控制系统,实现带钢边部减薄的高精度控制。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08:47 阅读(1680) 评论(0)

8:[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钢工艺与技术]转炉高效、长寿命复吹技术

独家设备(阀站、供气元件)集成,专业底吹自动化编程(适应转炉多样性要求,控制精度更高,调节速度更快)、专业维护技术支持(可为高效、长寿命冶炼提供专业指导),系集装备、自动化、工艺技术、维护技术于一体的全套转炉复吹技术;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9 03:56:38 阅读(1505)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轧钢工艺与技术]热轧棒材新型气雾分级冷却工艺技术

应用气雾冷却新工艺和新设备, 使得HRB400E、HRB500E、HRB600(E)产品质量在满足GB/T 1499.2-2018新标准各项要求的条件下生产成本最小化。 技术原理与工艺路线: (1)考虑全过程控冷,阶梯型分段冷却+中间返温+冷床控冷;通过控制水雾粒度分布提高汽化冷却比例和冷却效率,优化冷却路径,控制每个冷却段的降温、返温温度以及冷却速度,控制V(或Nb)的碳氮化物在γ~α 转变过程中的相间析出和在铁素体区的析出,并控制各冷却段的终冷温度,从而达到控制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的目标。 (2)新型冷却工艺(Spray Evaporation Cooling ) :根据水雾汽化特点,精细化控制降温返温温度和气化时间间隔; (3)控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比例和珠光体团块尺寸、片层间距; (4)析出物控制技术; (5)氧化铁皮结构精确控制工艺;考虑温度、氧化程度、应力状态、Fe-O激活能等因素,高温γ区( FeO )+相变过程( FeO+少量Fe3O4 )+后续冷床氧化( FeO+Fe3O4 );Fe3O4+ FeO致密氧化膜 的比例。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9 03:56:07 阅读(1444) 评论(0)

10:[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环保技术]烧结烟气绿色、高效SCR脱硝技术

中高温SCR脱硝技术发展已趋于成熟,而脱硫后待脱硝烟气烟温普遍偏低,应用中高温SCR脱硝技术时,烟气升温能耗高,烟温低与催化剂活性温度窗口不匹配的问题突出。因此,实现系统内热量的高效利用是实现NOx绿色脱除的关键。技术路线一:环冷机余热利用实现烟气升温+中高温SCR脱硝;技术路线二:CO催化氧化协同中高温SCR脱硝。技术路线一:环冷机余热利用实现烟气升温+中高温SCR脱硝根据环冷机红矿-热风温度分布,在环冷机进口处烟温一般高于400℃,环冷机烧结红矿随台车的移动被逐步冷却,环冷机台车上部烟罩废气温度由约400℃开始逐步降低。一般情况,环冷机可用废气量为冷却风机对应部分高温风箱上部的废气,为提高废气的利用价值,研究废气余热梯级高效利用技术。技术路线二:CO催化氧化协同中高温SCR脱硝:基于CO氧化催化剂应用不成熟、CO催化氧化技术在烧结烟气应用领域尚属空白、CO脱除协同SCR脱硝仍存在较多技术问题待解决的现状。开发耐硫抗水型CO催化氧化催化剂、打通CO催化氧化协同SCR脱硝工艺技术流程、推进配套核心关键装备开发及应用,是实现烧结烟气经济、绿色治理的关键。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9 03:54:57 阅读(1736) 评论(0)

第4页/共11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