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08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工艺技术;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大宽幅高品质薄板带高效生产及超薄镀层关键技术集成与开发

大宽幅高品质薄板带是当今世界钢铁向轻量化发展的代表性板带产品,在国际冷带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而我国仅占5%左右,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国际上已突破0.17mm一次冷轧与0.12mm二次冷轧大宽幅高品质薄板带的生产,虽然我国宝钢等企业也在有意识尝试生产此类板带,但受限于设备能力与工艺技术,依然不能达到高品质要求。大宽幅高品质薄板带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国家钢铁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环境友好型钢铁产品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国内原产品大纲中不包括大宽幅高品质薄板带、生产流程长且工艺复杂等实际因素影响,在国内现有生产设备上实现大宽幅高品质薄板带高效生产则是一项世界级技术大挑战。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11-22 03:05:32 阅读(2119)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节能高效型转炉烟气热回收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转炉烟气热回收作为转炉烟气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以及实现转炉负能炼钢的需要。汽化冷却烟道是炼钢系统中转炉烟气热回收的核心设备,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炼钢的生产效率。本项目针对国内外现有复合循环冷却方式的重大工艺缺陷,攻克系统节能与烟道长寿无法兼顾的核心技术难关。发明了转炉烟道汽化冷却优化用能关键工艺技术,创建了安全可靠的转炉烟道优化用能复合循环系统关键工艺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系统耗能大、蒸汽产量低等共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升了转炉热回收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针对国内外活动烟罩结构的重大设备缺陷,攻克了圈梁易过热变形和氮气消耗量高的核心技术难关,发明了以随动密封和新型圈梁水冷结构为核心的长寿节能型活动烟罩结构,有效解决了活动烟罩密封效果差、氮气消耗量高、升降不畅等共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升了活动烟罩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9-05-30 02:29:54 阅读(2388)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转炉能量高效利用与低排放技术集成与创新

自2013年开始,该项目在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用全链条联合,历经多年艰苦攻关,攻克了“转炉能量高效利用与低排放工艺技术”等转炉炼钢流程的关键技术难题,降低了转炉固体废弃物与气体排放,为促进我国转炉炼钢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炼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首次提出了转炉内炉渣分阶段控制工艺,即在脱磷阶段采用复合相炉渣脱磷方法,利用2CaO•SiO2-3CaO•P2O5固溶体颗粒脱磷,实现了低碱度炉渣脱磷(炉渣减低于2.5);在溅渣护炉阶段通过加入白云石进行钢渣改质,提高炉渣碱度,使得炉渣满足溅渣护炉要求,并将高碱度炉渣循环至下一炉使用,通过炉渣分阶段工艺大幅降低了渣量和气体排放,提高了转炉能量利用率; (2)自主研发了转炉内铁矿石熔融还原技术,首次发现了影响铁矿石熔融还原率的关键因素,实现了转炉不同冶炼阶段铁矿石的熔融还原控制方法,使得一部分铁矿石不需要采用烧结、炼铁流程,而被直接还原为铁,降低气体排放;另一部分铁矿石存在于炉渣中,有效降低了铁氧化造成的铁损; (3)开发了转炉智能化炼钢控制模型,通过对转炉内物料平衡、能量平衡以及反应均衡的解析,解决了转炉内物料合理供给、能量经济利用、铁矿石熔化还原、高效脱磷、平稳吹炼、终点命中、炉体维护以及钢渣循环利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科学炼钢。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9-05-30 02:04:07 阅读(2624)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基于新型树枝状纳米功能材料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及应用

该项技术针对许多焦化厂废水氰化物、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依然没有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处理成本较高,色度差等问题,进行了基于端氨基树枝状纳米功能材料的研制开发,以多种物化技术工艺的组合为技术路线,耦合混凝、沉淀、吸附、分子捕集等技术方法,制备出新型复合药剂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为解决难降解焦化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已经获得发明专利4项;成果规模化成功应用于马钢焦化废水处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09:06 阅读(2263)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临氢化工用大单重高强韧钢板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

该项目突破大厚度临氢Cr-Mo钢板合金设计、高洁净度冶炼与均质化控制、轧制-热处理工艺技术与装备、一体化组织性能调控等关键瓶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专利技术与专有技术诀窍,打通了“研发-生产-应用-评价”全链条,取得如下创新: (1)针对石化反应装备安全、稳定、高效的需求,创新提出高品质临氢Cr-Mo钢高洁净度、精细化合金成分设计路线与控制方法,显著提高钢材抗回火脆化、抗氢腐蚀和抗高温蠕变性能。 (2)针对临氢Cr-Mo钢苛刻性能需求,创新开发出高渗透性轧制、析出物稳定控制等系列高强韧、均质化组织性能调控技术与生产技术,全面提高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满足设计院和用户需求。 (3)针对大厚度临氢Cr-Mo钢板传统热处理冷速低、均匀性差等弊端,研制出国际首条300mm级连续辊式热处理线和高强度均匀化热处理技术,突破国际上钢板辊式热处理厚度上限,冷速、温度均匀性、板形、表面质量等主要指标显著改善。 (4)建立系统完整的临氢Cr-Mo钢板产品体系、质量检验体系和应用体系,牵头制定《临氢设备用Cr-Mo合金钢板》国家标准(GB/T 35012-2018)。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5 11:31:22 阅读(2415)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RH精炼功能提升及工艺技术研发

(1)项目开发出一种圆形上升管-椭圆下降管的RH新型真空槽装置,循环流量显著提升,脱碳效率大幅提升,RH脱碳至30ppm的时间缩短3分钟,RH脱碳至13ppm的时间缩短4分钟,并开发模型实现了RH精炼过程脱碳反应的准确预报,为RH高效化提供了保障。 (2)建立了RH精炼过程渣-钢-夹杂物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精准控制模型,开发了RH精炼氧含量控制和深脱硫技术,实现了IF钢铸坯全氧稳定控制在15ppm以下,高牌号无取向硅钢[S]≤15ppm的比例由30%提高至80%。 (3)建立了精炼过程“钢液-渣相-夹杂物-合金-耐火材料-空气”多元反应耦合成分预报动力学模型,搭建了RH精炼钢液窄成分控制大数据平台,取向硅钢产品[Al]±15ppm和[N]±5ppm的命中率从90%提升至98%以上,显著提升了RH精炼过程钢液成分的稳定控制,为RH成分精准稳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9-01-29 06:04:43 阅读(2359)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冷轧取向电工钢带(片)(C27QG120) 生产工艺及装备创新

针对西南地区冷轧取向电工钢生产的空白,项目通过与国内钢铁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冷轧取向电工钢后工序生产线。主要技术创新点: ①通过合理控制工作辊辊型和支撑辊系统,有效改善了冷轧钢带板形; ②CP、CA、CT等生产工序均利用烟气余热,以节约能源,降低烟气排放温度; ③罩式炉外罩吸风口安装了冷却风机,提高了冷却速度,缩短退火周期10小时,大大提高了罩式炉生产效率。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9-01-29 06:03:03 阅读(1943)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机械装备技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生产线关键装备及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冷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作为一种重要的软磁合金,广泛应用于大中型电机、精密电机、高频电机、压缩机电机以及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等制造。其生产工艺窗口窄,工序长,装备复杂,其生产和装备技术是一个国家钢铁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5年左右,我国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完善,且关键工艺装备技术等都尚属空白。国内冷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年产量仅能满足表观需求量的约15%,大量需要进口,因此迫切需要建设新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生产线。本项目突破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各生产线(包括常化酸洗机组、工作辊无偏距小辊径六辊冷轧机、退火涂层机组)关键技术及装备,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装备及工艺技术,在多个企业获得了广泛应用,效益显著。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9-01-29 05:06:26 阅读(2163)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铝合金凝固控制及4G/5G通信基站 大型薄壁件流变压铸产业化

金属材料凝固控制与加工成形一体化技术是金属材料加工的国际前沿技术,近年来,受到国际材料加工领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相关机理、工艺技术、装备、以及应用方面相继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绿色化制造与节能减排推进,轻量化薄壁化是现代金属铸造成形的发展方向。然而,传统压铸生产的大型薄壁件缺陷多,性能差,尺寸精度低,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本项成果发明了高效低成本铝合金均匀凝固控制新技术,结合压铸工艺生产出高性能大型薄壁件,铸件组织细小均匀、缺陷少、表面质量及性能好、尺寸精度高,产品在电子通讯、汽车和国防等领域得到大批量应用。其技术原理为:通过创新研制开发的铝合金均匀凝固控制系统,高效获得成分、凝固组织均匀的半固态流变浆料,直接通过大型压铸机和模具压铸成具有高性能、高表面质量、内部缺陷极低的高质量大型薄壁成形件。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8-11-14 05:45:10 阅读(2176)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 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过程工业涵盖能源和资源转化利用等重要基础产业,但效率低、污染重、资源浪费严重,多数过程的工艺技术开发周期长、风险和费用高,这些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多相反应是其中最普遍与最核心的过程,探索这些过程中介尺度结构的形成机理、实现其科学定量描述与定向调控已成为过程工业发展的前沿。   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是指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个体单元与整体系统之间的尺度范围内复杂时空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介尺度问题,其一,分子尺度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离散单元)尺度间的材料结构或表界面时空尺度;其二,颗粒尺度到反应器尺度间形成的非均匀结构的时空尺度。本重大研究计划将阐明其机理,发展模拟计算与实验表征方法,进而建立相关模型与理论,重点揭示介尺度结构对流动-传递-反应行为的影响及其耦合规律,建立多相反应过程定量设计、优化和调控的方法,形成以介尺度科学为基础的过程工程学科新方向,服务于相关工艺和过程的开发。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8-08-13 12:13:34 阅读(2130) 评论(0)

第6页/共11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